第三十章 讲道 (第1/2页)
话说五行从洪荒星空回到洪荒,见生灵增多,然众生灵蒙蒙昧昧,相互杀戮,不知大道何物,遂生慈悲之心,欲传道与众生灵,使之能够明大道至理,少增杀戮,亦是一场功德。
想到便做,五行看了一下周围环境,遂在其不远处的一座山上立下一个讲坛,也不传话,直接就坐上去讲了起来。开始之时。周围生灵并不在意五行所讲之道,只是渐渐地发现五行所讲的大道至理妙不可言。有的生灵只是听得其中一两句,本身实力就进步不少,于是皆坐下来听讲。
只见坐下听五行讲道的生灵越来越多,将五行所在的山都围得满满的。五行见此,将自己所讲之道以大法力传遍这座山周围百万里的地方,使得这周围百万里的生灵都能闻大道之音。五行讲道没有天降金花,地涌金莲的景象,但是以大法力将大道至理直接刻入众生灵脑海之中,也是厉害。
“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无名,万物之始也;有名,万物之母也。故恒无欲也,以观其眇;恒有欲也,以观其所徼。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玄之又玄,众眇之门。”
五行讲道却是以后世闻名的道德经开篇,也不怕与那道德天尊老子接下因果,此时的五行已经不是后世的吴邢,这道德经即从五行最初在洪荒讲出,那就是五行所创,日后那老君若是有幸能听得此经,修为有所增长,倒反会欠五行一个因果。
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矣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形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後相随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焉而不辞。生而不有,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。夫唯弗居,是以不去。”
。。。。。。
.道冲而用之,或不盈。渊兮似万物之宗。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湛兮似或存。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。。。。。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於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。。。。。。
载营魄抱一,能无离乎?专气致柔,能如婴儿乎?涤除玄览,能无疵乎?。。。。。。视之不见名曰夷。听之不闻名曰希。抟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??,其下不昧,绳绳不可名,复归於无物。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後。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。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。。。。。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常无欲可名於小。万物归焉,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以其终不自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
。。。。。。
昔之得一者。天得一以清。地得一以宁。神得一以灵。谷得一以盈。万物得一以生。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。其致之。天无以清将恐裂。地无以宁将恐废。神无以灵将恐歇。谷无以盈将恐竭
。。。。。。
道德经五千言,五行将其中有助于此时众生灵领悟大道之言选出,将之讲了出来,这一讲就是三千年。在前世读道德经之时,自己只是觉得它深含哲理,却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其他出奇之处,可是很此时讲出来,只觉得妙不可言,其中蕴含的大道至理更是高深莫测。
其实讲道的过程,也就是五行领悟道德经的过程,这道德经乃是老子圣人成圣之后所做,可以说包含了老子成圣之感悟,其中大道之理高深之极,五行在讲的过程中,一有所得就会停下参悟,同时也是给听道的生灵时间去领悟自己所讲的道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