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八章 建国称帝 (第1/2页)
第一百四十八章 建国称帝
就在北辽摩拳擦掌、周边各国心怀鬼胎之时,从北汉传出了一个惊天消息,北汉,终于要推出一位皇帝,正式建国了!据说,北汉建立的国家,国号名“宋”,而开国君主居然不是一直以来的领袖刘和,而是更加年轻的军事统领,赵匡胤!
这消息一出,整个中土大地立刻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扔了一颗巨石,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和震荡。北汉弄出这一手,已经是表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意思。之前,北汉虽然自立一方,但由于地盘小、外加树立了“维护汉统”的名分,所以还是仍然以臣属的方式存在。纵然实力强大,又自立了国号,但却没有如其他势力一般称帝。
因此,北汉一直被其他国家看做一个地方势力,而不是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国家。这也是为什么南唐即使知道了北汉击败了后晋,却依然敢来侵犯的原因之一,除了利益的驱使之外,还有心底的轻视。
由于北韩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,连带着北汉的最高首脑刘和,也只是有一个北汉军统帅的自我封号、外加丞相的官职,剩下的各级官员将士,也都是沿用前朝的制度。所以面对其与国家时,纵然实力不弱,但是在名称上却总是矮了一头,底气不足。这也是为什么北汉官员总是劝刘和称帝的原因。毕竟,谁都想当开国元勋,名传后世。只不过由于刘和一直坚决抵制,所以不能成功,后来,因为刘和年纪渐大,两个儿子也的确不是做帝王的料,诸位大臣也都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从某种角度来看,各大势力之所以能容忍北汉的存在,除了北汉自身实力不弱之外,还有这一部分原因。面对一个从名义上不能平起平坐的对手,一般人是不会用上全力的。
可是,如今的情势大大不同,已经容不得北汉再做韬光养晦、积蓄实力的态度了。自从爆发了真正实力,击败了后晋,将其地盘全部吞并后,北汉就被周围的实力所顾忌,而北汉的实力,无论是俗世上、还是修真力量,也真正为外人所知,并且得到了重视。
如今北汉正在全速发展,国力日新月异,谁也不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会指向谁。万一北汉吞并后晋之后,胃口大开,再加上野心和实力的膨胀,再次向外征伐,从实力对比上看,兵锋所指,周围的国家实力鲜有能与之抗衡的。毕竟后晋那么大一个国家,居然一战而灭;东方魔教身为中土神州顶级门派,居然被打得不敢出门,这样的实力,任谁也不敢轻视。
这也是为何周边的势力都有进攻北汉念头的原因,这样一个对手,不趁其实力还没有强大到无法抵挡时遏制,难道还要在家等死吗?所以,虽然进攻的行动由于种种原因而取消了,但是中土各国,依然有好几家没有死心,继续筹划着削弱北汉实力的计划,比如这次北辽之所以这么快平定内乱、并且开始组织对北汉的进攻,未尝不是在中土神州诸国,以及背后的多方势力磋商下而达成的。
既然不能躲避,那就直接面对吧!面对这种困境,北汉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建国称帝就是一个信号,“我们,也要正式介入这逐鹿天下的动作中了!”当今天下纷乱,大大小小的国家有十多个,不过真正占据神州膏腴之地的也仅有辽、北汉、吐蕃、后蜀、南平、南唐、南汉、吴、闽、楚、大理这十一个国家,其他的国家,无不是沿用古代朝代的名号,以求为自己的政权披上古老、有底蕴的外衣,就连原来的北汉也不例外。
不过,这次北汉要建立的国家,沿用了一个新的称呼,“宋!”古代王朝的国号,大都以开国君主旧时的封地或封号为名。如刘邦曾在秦末农民战争时期被封为汉王,故将新王朝定名为“汉”。东汉末年曹操曾被加封为“魏王”,故其子立国号为“魏”;杨坚袭爵“隋国公”,称帝后国号“隋”;而李渊在隋朝时袭封“唐国公”,故其建立的王朝国号为“唐”。赵匡胤和刘和之所以将国号定为“宋”,也是受到这种封建传统的影响。
赵匡胤在在立下功勋后,曾被加封为归德军节度使,其治所在宋州,又要显示其开创新朝、朝气蓬勃的寓意,于是选择不依仗前人遗泽,而是将自己定义为新的王朝,定国号为“宋”,显示了自己的雄心和抱负。
得知自己会被定为新朝皇帝的消息,赵匡胤也很意外。当然,他不是意外自己会成为皇帝,云龙曾经嘱咐过他的命运,天生就是做皇帝的命,他也早有了心理准备;他意外的是六合居然能这么快说服其他人,干净利落,还没有引起国家的震荡,相比北辽为争夺皇位所造成的混乱,北汉民间百姓对自己国家将会改国号,推出新皇帝一事,却是呈现了一种欢迎和期待的态度。即使有少少那么几人在私下议论时,对此表现了不满,也只是昙花一现,犹如湖面上的小小水花般,激起了一丝波澜,随后就淹没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