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四章送车 (第2/2页)
先放映的是故事脉络版本,这部脉络版本的《海滨之城》是五十分钟。
故事的内容主线简单概括就是:宁愈铭从不小心忘盖炉盖,又忘了拉开窗帘就去小店购物,致使家中发生火灾,烧死两个孩子后自闭的整个过程,直到大哥去世,把宁仕委托给他,叔侄两人的冲突和宁愈铭逃避现实,离开家乡,远赴海港生活的全过程。
之所以说是脉络版本,是因为这个影片的转场还相当生硬,不自然。
但最大的特点是所有影片的色彩已经渲染完了。
穆云海要的一切画面的质感都已经呈现了出来。
色彩该饱满的时候饱满,该苍白的时候苍白。而这一项只要穆云海满意,那么接下来就是精剪,把整个故事通过小片段填充起来。
而五十分钟看完,在座的人各自心里分别都有不同的想法。
穆云海是在挑选整个影片的节奏。
刘文远这一版的精华,是属于把片子的所有主线都穿插了起来。但作为导演,他知道自己拍过多少幕镜头,而这些镜头在拍摄前,就已经在目前刘文远呈现的骨架内。
他要做的仍然是摘选,利用自己对整个剧本、故事、演员的感觉,来进行筛选,找到侧重点后告诉剪辑师自己要的是什么,该侧重哪一块。
看完后,穆云海思考了大约十几分钟,对刘文远点点头,认可了对方的处理方法。下面刘文远开始放映三百分钟的粗剪版本。
如果说一部电影的成品需要在精华剪版本上做加法的话,那么粗剪版本就要做减法了。
这也是导演、摄影师、剪辑师三方最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,要把这三百分钟变成一百分钟左右的成品电影,就要去除三分之二,大部分导演都想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保留下来,有时候导演并不能和观众的需求保持一致,这就导致电影在和观众见面的时候,观众会感觉不适。
绝大多数时候导演都想当然了,有些导演在观众放弃观看的时候反而埋怨观众不懂艺术。
甚至和观众在媒体上对骂,比如日常文青病泛滥的凯哥大导演。
中饭是在剪辑室吃的,穆云海一边观看,一边和刘文远老师交流,什么镜头不需要,什么镜头保留,想要呈现怎样的效果。
直到下午一点多影片放完后张校长就和其他人走了。
剪辑室只留下吕乐、刘文远、穆云海三人。
穆云海和刘文远又商量了一个多小时,其间又征询了吕乐的意见,反倒是吕乐对穆云海决定去除那么多唯美的海景感到愤愤不平。
等三人谈通了,并统一了意见,穆云海才离开剪辑室,他大概计算了一下,按自己的要求剪辑,最后成片估计在一百分钟左右,再加上片头片尾,影片时长正好可以控制在一百零五分钟内。
在剪辑室忙碌了一整天,晚上,张校长邀请两人来到学校的小食堂。
包厢内,张校长、苏乐慈、萧英以及其他一些系的领导也都到了。
拢共算上穆云海和吕乐十来个人。
其实这顿饭并不是穆云海打招呼,说自己来了,要和领导一起吃个饭。
而是苏乐慈通知的他,晚上校长在小食堂安排你们俩吃饭。
而穆云海落座后,张校长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穆导比开学见面时有些清减,南方的水土不养人,这两天回家得好好补补。”
“谢谢张校长关心、嘿嘿~”
在关心了一句后,“听说你要拿这部电影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?”
说到这,他对穆云海微微点头:“大有可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