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1章 招贤令 (第1/2页)
改革科举制是不可能改革的。
至少暂时不能。
杨斐目前仅在南海郡一亩三分地上有话语权,岭南其他十七郡对他都是模棱两可的态度。
想要搞科举制?
估摸着明天便宜父皇的御案上就会出现一大堆弹劾自己的奏章。
高祖皇帝杨坚牛逼吧?
也只是废除九品中正制,未曾深入触及世家门阀的核心利益。历史上隋朝之所以二世而亡,与世家门阀的势力也不无关系。
想要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,关键在于培养出更多的读书人。
这些读书人可以是寒门,可以是平民百姓,只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,世家门阀的垄断地位将不攻自破。
知识,是世家门阀与皇权对抗的利器。
在没有能力让知识广泛传播的前提下,触碰世家门阀的利益无疑是危险的,谁都救不了自己,杨仪这位皇帝也不行。
科举制一事,杨斐默默记在心里。
总有一日,他要改革。
科举制沿用了千年之久,就连现代化的公务员考试也可以说是科举制,足以说明这种制度的优秀。
杨斐不会轻易放弃这一优秀的制度,只是目前时机尚未成熟。
既然无法从科举下手,杨斐只能另想方法。
“招贤纳士啊!”
杨斐长叹一声,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,随后试探性的问薛明:“子清,你可有怀才不遇的同窗?”
薛明轻轻摇头,神情凝重地回答道:“下官的同窗皆是平庸之辈,贸然推荐他们来此,只怕会危及王爷治理岭南的大计。”
杨斐点头表示理解。
平庸之辈他当然看不上,现在岭南这些大小官员就是平庸之辈,用一个平庸之辈换另一个平庸之辈,怕不是吃多了撑得。
薛明稍作停顿,又建议道:“王爷可问萧先生,萧先生是丞相高徒,他的同窗必定都是惊才绝艳之人。”
杨斐苦笑一声:“来岭南前本王便已问过顾相,顾相告知本王他的弟子仅萧先生尚未入仕,其余人皆已入朝为官。”
老丈人的弟子,能力没的说。
问题是谁愿意来岭南这个破地方,你就是给个郡守的官职,别人也不愿意来,有能力的待在京师当京官不香吗。
薛明思考片刻,再次提出自己的见解:“王爷何不妨效仿秦孝公,颁布招贤令,无论出身,唯才是举。”
“如此,或可吸引天下英才纷沓而至。”
招贤令!
杨斐双眼一亮。
自己怎么就忘记这一招了。
历史上的秦孝公通过颁布招贤令,成功吸引到商鞅这位放眼全史都位居顶级的大才。
曹丞相的招贤令更绝,直接招来荀彧、荀攸、戏志才、程昱等杰出大才,组建了一套全明星阵容,也为后续自己一统北方奠定基础。
虽说现在的大隋并非乱世,但招贤令一样能用。
天下承平已久,肯定有诸多大才隐于乡野之间,这些人或是不为名利所动,或是缺乏举荐之人,从而无法步入仕途。
不指望都是顶级人才,有个县令之才对杨斐而言,也是极好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