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集《 楞严经修学法要》 (第1/2页)
《楞严经》修学法要,常钦和尚尼慈悲,诸位法师,诸位在家菩萨,阿弥陀佛!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一面,庚四、风大圆通。
我们从佛法的学习,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世间,有两种人:
第一种、是命运的屈服者——他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是心随境转。他遇到什么样的环境,他的心就住在那个环境上,如果是一个如意的环境,他就快乐;如果是一个不如意的环境,他就痛苦;所以这种人,他的心啊,是被环境所系缚。我们说,这种人是活在过去,因为整个环境是从什么地方来?过去的业力变现的嘛!所以这种人基本上是被阿赖耶识牵着走的,他很难突破他的生命──他昨天是怎么样,今天还是怎么样;他前生是怎么样,今生还怎么样,就是心随境转,活在过去。
第二种、是生命的创造者——他能够透过智慧的观察,来面对整个因缘所生法。这个智慧的观察,从本经来说,有两个内涵,首先我们先观察生命的一个真、妄问题──我们的心有真实跟虚妄这两种差别。其实同一个心,同样一念心,但是你的心是向外攀缘的,这个就是虚妄,不管你攀缘的是善法,也不管你攀缘的是恶法,你心有所住。
有所住有什么缺点,诸位知道吗?
我们的心本来是没有形相的,是真实的,但是你不断的住在某一种相貌,比方说你打什么妄想,你就住在这个妄想,你的心就被定型了。你本来没有形相的,结果你的心被物化了,被物质同化了。你看我们现在很痛苦,为什么呢?我们自己心中有很多形相,本来没有形相的东西,变成有形相,变成一个固定的自我的相貌,谁都不敢碰你。这个就是一痛苦的根源。
事实上,我们的本来面目是这样吗?当然不是啊!是我们自己不断的打妄想捏造出来的。所以只要是生灭心,只要是虚妄的心,你的内心——仁者心中,必有一物,你一定有一个相状,否则生命不可能有障碍的。你有障碍,你心中一定有相状——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所以我们在本经当中真妄的观察,主要就是破妄显真,把那个心中的相状拿掉,还它个本来面目。我们本来不是这样子的,我们的心是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,心中是没有相状的,但是又具足无量的功能德用。你看这个水本来没有相状,但你把它放在杯子放久了,欸…好像有相状,变成一个杯子的相状,其实水本来没有相状的。
所以我们刚开始做一种真妄的观察,然后破妄显真,把心带回家,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。所以遇到事情,你要告诉你自己:你本来没这个东西、你本来没有这个想法。就在这本来无一物当中,让心安住──以无住为住。安住之后,我们开始处理善恶的问题,我们观察我们内心当中,有善良的一面、也有邪恶的一面,我们开始用净法的熏习,忏悔业障,积集资粮,来做生命的灭恶生善。所以在整个《楞严经》当中,它就是先求返妄归真,再求断恶修善,这叫称性起修,先求安住,再求调伏。这时候,你生命才能够真实的改变──突破过去,创造未来。
在西藏有一个寓言故事──
讲到小老鼠的故事:它说在喜马拉雅山的山下,有一个很有修行的喇嘛,有一天他去弘法回家的路程中,他在路上看到一只被冻伤的小老鼠,他用慈悲心把它救回来,在火炉当中给它温度、给它饮食。欸,这个小老鼠恢复了生命,很快乐的跟这位喇嘛一起生活。这只小老鼠本来很满足了,但是有什么问题呢?因为在这房子当中,除了喇嘛之外,还住了一只猫,所以这只老鼠看到猫就很不舒服。它就跟喇嘛要求说:师父啊!我跟你生活是很快乐,但是我一看到猫,我就很害怕,你可不可以把我变成一只猫?师父说:可以啊!这师父就用神通力,把这老鼠变成一只猫,它就觉得不错啊,变成一只猫好多了啊!但是这只猫出去的时候,看到一只狗,它又很害怕,又跟师父说:你可不可以把我变成一只狗呢?师父说:可以,我可以把你变成一只狗。就变成一只大狗,所以它又觉得非常的得意。但是有一天,当牠走进森林的时候,它看到一只大老虎,它又很害怕,它跟它师父说:你可不可以把我变成一只老虎呢?那我就无所畏惧了!师父说:可以,我就满你的愿吧!结果它变成一只老虎以后,它想这下可好了万兽之王,它就得意洋洋的走出去啦!但是有一天,它从屋外回来的时候,它看到原来的那一只猫啊,它吓得满身大汗。它就觉得很奇怪啊,我变成一只老虎,我为什么还怕猫呢?就找牠师父。师父说:
我的神通力可以改变你的外表,但是改变不了你的内心,你过去生怕猫的这种习性,我不能改变你啊!
这故事就是告诉我们──虽然我们不断的做功课,假设我们心态还是活在过去的心态,那么我们生命其实没有改变,因为我们还是被过去的业力所系缚,我们生命的水流,并没有彻底的改变,因为我们的心态并没有改变。
本经的意思就是说──我们在生命当中,不能够再跟着感觉走了,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生命的前面,放出一道的光明,用智慧的光明来引导我们的生命,而不是再用感觉、用妄想来引导我们。我们过去生就是跟着妄想走、跟着感觉走,所以我们生命痛苦的历史,一而再、再而三的重复,过去生的痛苦教训,并没有给我们得到启示,我们还是活在过去的习气。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要──回光返照,不能再向外了,从内心当中找到真实的自我,然后重新出发,是这个意思。
那么在这回光返照──把心带回家的过程当中,本经有二十五圆通,它有二十五个所观境:
庚四、风大圆通
风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生命当中扰动的相状——动相,它不是寂静的,它是扰动的,生灭扰动的。
古佛示观
【琉璃光法王子,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,而白佛言:我忆往昔经恒沙劫,有佛出世名无量声,开示菩萨本觉妙明,观此世界及众生身,皆是妄缘风力所转。】
观破群动
【我于尔时,观界安立,观世动时,观身动止,观心动念,诸动无二,等无差别。我时觉了此群动性,来无所从,去无所至,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。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,如一器中贮百蚊蚋,啾啾乱鸣,于分寸中鼓发狂闹。】
这个观察风大而悟入圆通的当机菩萨是谁呢?是琉璃光法王子。这个琉璃,它是一种青色的宝物。这位菩萨,因为过去的福德、智慧两种资粮力的招感,他身上经常放出青色的光明,内外明彻,所以叫琉璃光——琉璃光菩萨,琉璃光法王子。他即从座起,顶礼佛足而白佛言,他把生命做一个回顾──
他说:我现在回忆我过去──当我还是凡夫的时候,我过去生是怎么修行的?他说:在过去恒河沙劫,这么长的时间,我曾经遇到了一尊佛出现于世,叫无量声佛。这个无量声佛在因地的时候,也是观想风大而得成就,所以他在果地上的开示,就开示诸位菩萨应该要好好观察我们这一念众生本具的本觉妙明。
这个本觉──就是我们要观照的心性的本体,就是空性的本体。我们前面说──先把心带回家,怎么把心带回家呢?从假入空,就是观察这个本觉;接着从空出假,随顺心性的妙用,就是所谓的妙明;本觉约本体,妙明约作用。
应该怎么观呢?观察这世界及众生身,皆是妄缘风力所转。他观察这整个依报的世界,跟正报的众生身心世界,都是由一念无明的妄动之所产生。
为什么会有世界?为什么会有众生呢?
我们本来是没有这个东西的啊!因为我们过去真如不守自性;你向外攀缘,一念的妄动,然后就在空性当中,这样产生出来。佛陀说:这虚空本来没有华,生死凡夫自己看到虚空当中的狂华,在那边乱舞;那么你把眼睛治好了,狂华就消失了。也就是说:整个生命的根源,就是那一念的妄缘──这种虚妄的妄动之缘,他就从这个地方观起。
生命──就是我们的心动,因为心动所以产生风动、旛动,一切法就动起来了!
所以这时候他就开始观察…『我于尔时』──我这时候就开始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。当然心是没有形相,你一定要有一个门;你要知道心性是没有相,你怎么观呢?你肯定不能观嘛,所以你一定要从有相的…我们讲从假入空,一定要依止假相,那么这里他观察的假相有四个:
一、观界安立──首先他观察这个界,界是空间,我们的地球为什么能够安立呢?因为下面有这个大气层,风大的执持。
二、观世动时──这个世就是时间相,这时间怎么就会流动呢?为什么会有昨天?为什么会有今天?为什么会有明天呢?哦,因为我们心在动,所以产生时间相在动。
三、观身动止──我们身体怎么就会生老病死呢?为什么会慢慢的衰老,头发会变白呢?哦,也是一念的妄动。因为我们的心──生灭心;生灭心──一下子住在这个…一下子住在那个…就像那猴子一样,抓一个丢一个、抓一个丢一个…我们的心不断的变化,所以我们的色身也不断的变化。
四、观心动念──这是根本,所有的世界、色身,都是我们的心在那个地方生住异灭的妄动。
这四个法[界、世、身、心]──诸动无二。虽然它的假相不同,但是那个妄动的相状,等无差别。所以他就知道,其实生命是从什么地方来?就是因为仁者心动。当然这个仁者心动,应该说:我为什么会有现在色身呢?因为你前生心动了嘛!你前生打什么妄想,就把你现在创造出来;现在的你,是前生的妄想变现出来的。说:欸…我来生去哪里?很简单啊,你看你今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打什么妄想,你就知道你来生是什么相貌,因为你的心在动,所以你就会有外在的世界身心变现。
他这个时候就掌握了生命的脉动──由于你心中仁者心动,所以创造了整个世界、整个身心,所以他开始觉了——这一切诸多的扰动之相(下面这一句话很重要)来无所从,去无所至。他正式回光返照。
动是一个假相——你要住在这个动,你就心随境转!
但是你要用智慧来面对它,你就问它一句话:你从什么地方来?你将往哪里而去?结果我们发觉:这样的一个身心的动相,它根本没有源头──我们本来就没有这个动相,所以来无所从,去无所至──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的一个暂时的假相,如此而已。所以他开始跟这个假相怎么样?脱离!我们一定是先脱离假相,再来面对假相,这是个关键。
所以十方微尘诸颠倒众生,同一虚妄──他看到整个十方世界当中颠倒众生,这包括造善的凡夫、造恶的凡夫,心中都是住在这个虚妄的扰动之相当中,都是属于虚妄的。如是乃至包括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内所有众生,就好像在一个器皿当中,贮存很多、很多的蚊子,在那个地方啾啾乱鸣啊,在一念的妄想当中啊,在那个地方动发狂乱。
所以他这个时候发觉了──
为什么有众生?为什么有世界呢?因为我们心中不断在『动』,而更麻烦的是,我们住在这个动当中,所以造成了怎么样?生命的相续。我们前生动了,把今生创造出来,创造出来以后这个假相,这个境又刺激我们的心又开始动,又把来生创造出来,这个生命的恶性循环就是这样。前生动就创造一个假相;我们又住在这个假相,然后又开始动;有往好的地方动→来生就安乐一点;往不好的地方动→来生就痛苦。
我们就是住在自己心中的那一念妄想中。
从这个地方我们知道一件事情──《楞严经》在处理生命的问题,它的态度是回光返照的。你看我们一般世间人说:我要处理问题!其实处理问题这一句在《楞严经》是不对的!问题不能处理啊!
如果你讲『处理问题』,表示你是『住在问题』来处理问题,这不对啊!
《楞严经》的意思是──化解问题。你遇到问题的时候,先不要马上住上去,因为你一住下去马上起对立。一个人的内心住在外在的人事,你问题你永远不可能处理好,因为你已经落入那种业力的轮回,你就带动了生死业力!遇到问题,第一件事情--把心带回来,你告诉你本来没有这个问题,你一定要先脱离问题,才能够去面对问题。把你的心先带出来,你一旦住进去,你就很难处理了,你就被这个生死的业力,搅进去了。
当一个人看出──这个动相来无所从、去无所至,表示这个人开始回家了、开始跟那个动相脱离了,这时候他开始在回光返照,那么他的方向已经走对了──他是往那个真实的方向在走。这地方是他的因地修学,接着我们看他后面两段果地的功德…
顿证彻悟
【逢佛未几,得无生忍,尔时心开,乃见东方不动佛国,为法王子,事十方佛,身心发光,洞彻无碍。】
结答圆通
【佛问圆通,我以观察风力无依,悟菩提心,入三摩地,合十方佛传一妙心,斯为第一。】
前文:琉璃光法王子自己描述他在因地的时候,他先观察外在世界是动的,然后他知道了外在世界动,是因为心中有在动;之后他回光返照──我心中的动从什么地方来?又将往哪里而去?结果答案是觅之了不可得。所以他开始对那个动相,开始无住,开始跟这个生命的动相,慢慢的脱离、慢慢的脱离。最后的结果是逢佛未几,得无生忍。
佛法是重视方法的──你方法对了,你转凡成圣是迟早的事;就好像说你上了高速公路,你这个人修行上路了,那么到目标是迟早的问题。所以他在这样的…逢佛,这个佛是谁呢?就是指前面的无量声佛。那么他在遇到无量声佛开示观察风大的方法之后,很快就证得我空、法空的无生忍,就把无始劫的妄想给息灭掉了。这时候──他的本来面目,一念清净的本性,全部的显现出来。尔时心开,妄想破坏,无始劫来系缚他一念心性的妄想,啪!被打破了。乃见东方不动佛国,这个见是显现,他就能够到十方世界(这个地方特别指的是不动佛国),为法王子。乃至于辗转侍奉十方诸佛,而且他的身心放大光明,洞彻无碍,内外洞彻犹如琉璃光明没有障碍。这个地方讲他的功德。我们看总结──
那么现在,释迦牟尼佛问我圆通的法门,就我个人来说呢,我最喜欢观察那个动相。所有的生命就是你心中在动,才有外在的世界在动,那么内心的动其实是没有根本的,它是来无所从,去无所至!你只要放掉,它就消失掉了。所以悟入了真实的菩提心,成就大乘的真如三昧,那么合于十方诸佛所传的那一念微妙的清净的心体,对我来说──观察风大为所观境,这个是最为殊胜的法门。
关于这个动相──其实小乘佛法也很相应观察生命的动相,你看他观察无常……动就是什么?变化嘛!那么从无常当中,他看到了无我,然后就把我执消灭了。不过小乘佛法他在观察的时候,他对生命的动相,他是远离的,他没办法同时又回来。大乘佛法是从假入空又从空出假──又回到这个假相,利用这个假相,忏悔业障,积集资粮。小乘佛法是把这个假相啊,全部消灭掉。所以大乘佛法对于生命的假相态度是这样,他只是做到四个字——不随妄转。这个假相你不用消灭,这个动没有错,生命本来就动态的嘛,你怎么从动态的生命当中,去创造功德?问题在这个地方,不是把那个动相消灭掉。我们看琉璃光法王子,从头到尾都没有去消灭那个动相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